
一张票炒到两千块是什么概念?还不是演唱会,只是一场全运会的跳水比赛。10月25号,全红婵复出之战的门票,一分钟之内就没了,原价200的票,转眼就在二手平台挂到了2000。这事儿就挺有意思的,这个18岁的小姑娘,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。
魔力可能就藏在她消失的那段时间里。自从五月份的世界杯总决赛后,全红婵就没再露过面。外界的说法是伤病和发育。这七个字对一个跳水运动员来说,份量可不轻。身高长了7厘米,体重多了快7公斤,以前轻盈的身体突然变得沉重,空中的翻腾圈数、入水的角度,一切都要重新计算,重新磨合。这几乎等于一个武林高手,突然被换了一副筋骨,所有熟悉的招式都得从头再来。
在她埋头苦练,每天泡在训练馆超过6个小时,跟自己新身体较劲的时候,她的另一半,陈芋汐,则稳稳地度过了这道难关。靠的是近乎苛刻的自律,比如每日雷打不动的称重。一个在挣扎中重建,一个在稳定中精进。这俩人的故事线,就这么戏剧性地分叉了。
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10月28日,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名单下来了,全红婵和陈芋汐,双双入选全国体育系统先进个人拟表彰名单。这份荣誉的级别不低,相当于省部级的全国先进工作者,是对她们过去成绩的最高肯定,尤其是在巴黎奥运会上,俩人联手包揽女子十米台的冠亚军,让两面五星红旗一同升起的那个画面。
那场比赛,全红婵是卫冕冠军,陈芋汐是挑战者。赛场下,她们是睡上下铺的姐妹,陈芋汐不止一次说过,是全红婵的存在,逼着她不断突破自己。这种关系,比单纯的队友要复杂,也更有看头。既是彼此最强的对手,也是互相成就的伙伴。中国跳水的第50枚奥运金牌,就是在她们联手的双人项目上拿下的,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了传承的意味。
现在,这份官方的荣誉,像是在她们分叉的故事线上,又打上了一个交汇的点。它认可了胜利,似乎更认可了通往胜利路上的那些看不见的汗水和挣扎。尤其对于全红婵来说,这个时间点太关键了。10月26号,领导去训练基地探访,镜头里的她,穿着简单的红色T恤和白色短裤,脸上没有迷茫,反而是一种昂扬的自信。显然,那套为她量身定制的恢复方案起作用了,久违的水花消失术又回来了。
11月2日,大湾区全运会的跳水比赛就要在广州开幕。这是全红婵的家门口,也是她复出后的第一仗。她要一个人扛起女子团体、单人和双人三项比赛。对手不光有状态平稳的陈芋汐,还有一众国内顶尖高手。这场仗不好打,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硬仗。
观众们抢破头,愿意花十倍的价钱买票,想看的恐怕不只是一场胜负。他们想看的,是一个天才少女在遭遇成长的烦恼之后,如何重新站上十米台,如何再一次战胜地心引力,把那些成长的重量,连同所有的压力和期待,都化为入水时那完美的一瞬。
那片泳池,最终会给出答案。
正规炒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